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,中国动漫曾经是一朵墙里墙外都异香扑鼻的娇花。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,如《大闹天宫》《黑猫警长》等,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动漫对政策的高度依赖,但中国动漫的发展需要走市场化的道路,政府的角色更多的是对动漫行业的保护者,对盗版侵权等行为进行强力打击。
从2004年开始,我国相继出台多份扶持动漫产业的文件,正式开启了以补贴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原创动漫发展之路。由于各项扶持计划基本与产量、播放平台挂钩,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以数量换补贴。到2011年,我国制作完成的电视动画片产量高达26万分钟,远远高于第二名日本的9万分钟,市扯呼进入了所谓的动漫“黄金年代”。
但是,动漫第一产量大国拿得出手的优秀作品寥寥可数,反倒挫伤了政府的积极性。如今,随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兴起,从《大圣归来》依靠口碑斩获10亿元票房开始,中国动漫电影迎来近年的一个小高峰。与此同时,动画片作品在广电总局立项备案数量上开始爆发,据前瞻产业研究院《中国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显示,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中旬(10个半月),广电总局共公布184部动漫动画立项备案,数量同比增长59%。整个中国动漫产业正在酝酿一次非常重要的变革。
随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这个原本小众的领域,包括光线传媒、奥飞动漫和腾讯都是主要的玩家,他们大手笔的投入扶持了国产动漫走过最艰难的时刻,迎来了一个小阳春。
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到来,动漫产业的触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,利用互联网+,将网络技术与动漫行业进行有机整合:动漫已经成为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继电视剧、电影和综艺节目之后的第四大内容板块。然而,对于网络渠道的版权侵权,动漫企业大都遭遇了无奈,有的拿起法律武器有力还击。
不可否认的是,中国的动漫行业高速增长了十几年,在知识产权保护、打击盗版和原创力方面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。
从制作流程到商业模式,中国动漫都尚在摸索中。纵观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,只有从源头上改革才能使产业发展真正进入“黄金时代”。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关注“前瞻产业研究院”微信公众号。